- A+
人類真正能專注的時間只有九十分鐘,以九十分鐘的專注時間為基準安排工作,多準備幾種工作,可以隨時調整,以避免遇到瓶頸而浪費時間。

圖片來源: Caleb Wagoner樂威壯
以九十分鐘為基準,設定一天的工作
以待辦清單為基礎,了解今天有什麼工作要做、先後順序是什麼,就知道會花費多少時間了。
早上的清醒儀式之後你的身心都非常充實。為了要好好工作早已準備萬全,接下來正是一天之中最精力充沛、大腦活躍高峰的開始。
接著就在時間允許範圍之內,把工作做完就行了嗎?其實不然。
人是沒辦法長時間工作的,人類真正能專注的時間只有九十分鐘。大學的課程最長不超過九十分鐘也是這個原因。因此,工作計畫也應該要以九十分鐘為基準去設定。請務必遵守。
「我只有九十分鐘!」
直截了當地認定,就能充分運用這九十分鐘。
以我的經驗來說,專注九十分鐘,休息十分鐘,利用人類的大腦最活躍的上午時刻做三個循環,就能發揮最好的效益。
根據狀況的不同,有時也會有上午兩個循環、下午一個循環的安排。
而為了要完成下午的循環,就必須要重新整頓精神。不拘是音樂或飲料,重複能讓你打起精神的「清醒儀式」,就又能再專注九十分鐘。
總之,就是以九十分鐘的專注時間為基準安排工作。
其實這也符合生理學的理論。大腦是以葡萄糖為能量,但是因為葡萄糖沒辦法儲存,所以消耗完就只能讓大腦休息,等待能源再度補充。
不用多說,就是要在這段時間內完成最重要的工作。
不過,並不總是剛好在九十分鐘內讓一件工作結束。即使想一口氣將重要的工作做完,也不一定能達成。中途有時也會有阻礙,有時什麼也沒做,時間就五分鐘、十分鐘……過去了。
所以就像第57頁的圖所示,應該要就「難易度高低」、「重要度高低」、「緊急度高低」多準備幾種工作才行。
安排九十分鐘的工作節奏
組合這些不同類型的工作,並根據不同強弱來安排,就能有效而完整地利用這九十分鐘了。
只要根據這些原則,你就能思考要怎樣對自己最有效率且最有意義地度過這段時間。不過基於人性,當然也並不是能平均地度過每個九十分鐘。
舉例來說,最初從簡單的整理工作開始,就能提升腦袋運作速度。等氣勢最強的時候再進行重要且難度較高的工作;一遇到瓶頸,馬上就先做其他的工作轉換心情。……就像這樣,讓工作進程有點變化。
毫不猶豫地去進行其他工作吧!
累積工作密度高的時間,整體而言就能組成工作密度高的九十分鐘。重複三個循環,就會是非常有意義的兩百七十分鐘了。
本節重點
專注九十分鐘就休息十分鐘是一天工作的基本模式
九十分鐘的工作一天三個循環
一項工作遇到瓶頸就開始進行別的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