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歐洲國家的大學生,通常是自己「選擇」唸大學,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都已經超過二十歲了,高中畢業後選擇花一兩年「壯遊出走」或「打工度假」是常態。在台灣會被認為「前衛」或「特立獨行」的看法,在這裡卻是理所當然。沒有人會覺得你是「特例」,因為人生而不同,不是嗎?

我這一代的台灣人,小學、國中、高中九年義務教育後,進入大學,大學畢業後選擇出社會工作或唸研究所,等到差不多的時間,結婚生子,自組家庭,這是符合社會期待的「標準」人生進程。來到歐洲以後,我從與同學的相處中得到一記當頭棒喝:沒有什麼所謂的「標準人生流程」,每個人都獨一無二,每一個的人生都不一樣。
歐洲國家的大學生,通常是自己「選擇」唸大學,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都已經超過二十歲了,高中畢業後選擇花一兩年「壯遊出走」或「打工度假」是常態,選擇先出社會體驗人生的同學也很多,甚至有不少人是在某一個領域工作過一段時間,覺得真的很感興趣,才又回到校園學習。唸到一半,突然有工作機會,就放棄或者中斷學業,先去工作的情況根本不稀奇。
簡單來說,這裡大部分的人在意的是「我現在想要做什麼」、「我追求的是什麼」,而不是「我這個年紀應該要做什麼」。沒有人覺得你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事情,反正每個人的人生,每個人的選擇本來就是不一樣的,在台灣會被認為「前衛」或「特立獨行」的看法,在這裡卻是理所當然。沒有人會覺得你是「特例」,因為人生而不同,不是嗎?
我的同學當中,大部分都在不同領域有過工作經驗。有單身的同學,也有結了婚甚至當了爸媽的同學,年齡層非常廣泛。他們都是自願來到這裡,目的是為了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繼續深造,每個人的人生歷程講起來都精彩萬分,如果發生在台灣,大概都是可以被邀請上電視台分享的程度,在他們眼中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。
「因為工作的時候遇到相愛的人所以結婚了,有了小孩,但我還是想繼續唸書,所以就全家一起搬來德國了,先生也跟公司申請調來柏林的單位,」來自哥倫比亞的同學如是說。
「我本來是建築師,可是後來工作上遇到的案子,讓我發現自己對文化遺產保存更有興趣,所以就決定把工作辭掉來研究這個領域!」來自印度的同學,在一盞茶之間和我閒聊唸研究所的契機。他們在某個需要抉擇的瞬間,做出忠於自己的決定,而且一點也不覺得這樣的選擇有什麼特別,或需要「很大的勇氣」,因為這就是他們當下想要做的事情。
「我大學唸到一半的時候,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所以就去啦,工作一年半之後又回來繼續唸,所以才比較晚畢業,不過感覺學到的東西更紮實!」對他們來說,唸大學或唸研究所,最重要的是「到底學到了什麼」,而不是好成績或一張找工作用的文憑。如果是在台灣,這樣的決定是否會被當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?亦或會充滿長輩與同儕的議論紛紛?
同樣的,在各式各樣的文化交流中,我發現來自亞洲的同學,明顯比起歐洲的同學更擔心「嫁不出去」這件事情,也更在意能不能「準時」畢業。對亞洲文化來說,女生超過三十歲就是年紀太大了,如果還沒有好對象,不管你的工作好不好,日子開不開心,在社會價值下難免變成「敗犬」;而在學業上,提早畢業或「準時」畢業才是正常的。這樣的擔憂,我在跟亞洲同學聊天的時候常常聽見,卻很少聽到歐洲國家的同學們談起這樣的焦慮。他們的話題,大多圍繞著有什麼想做的project,有什麼有趣的帶薪實習,在哪裡有什麼特別的展覽、活動或國際會議,哪裡有免費參加的課程,什麼時候去某個國家旅行的機票驚人的便宜‧‧‧等等。
相較起來,在婚姻上,他們很多人的想法和價值觀似乎更直接、單純:遇到相愛的對象,就戀愛吧;想結婚的話,就結婚吧;沒有遇到的話,也是沒辦法強求的事情,那就等到遇到的時候再說吧,不是嗎?人生可以做的精彩事情還多的是呢!我的感覺是,這裡的人似乎沒有「幾歲該結婚」的概念,也沒有「大齡剩女」這樣的觀念,在不同的年紀,自然有不同的魅力和光輝,這點讓我很欣賞。本來嘛,就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在一樣的年紀遇到真愛,如果我們回想人類最原始的自然狀態,也沒有什麼時候該大學畢業、什麼時候該結婚生子的規範,不是嗎?
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都獨一無二,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當然是你的自由。反觀亞洲文化中,就算事業上很有成就的人,如果沒有結婚,周圍「好可惜!」的聲音總是此起彼落;如果是名門大學出身,最後卻做著不能賺大錢的工作,「也沒啥了不起的嘛!」的評論總是層出不窮。多少人為了「準時」做完「該做的事」,在還沒有想清楚的狀況下進了大學,唸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科系,糊里糊塗的畢業,等到畢業之後仍然在茫茫人海中跌跌撞撞,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?這樣的社會現象並不是一天造成的,而是長久以來累積的結果。
如果你認真的仔細想想,到底是有什麼好可惜,到底是為什麼「沒啥了不起」呢?如果他覺得對自己的人生很滿意,日子過得開心滿足,每天都健康又能夠享受生活,這樣不就夠了嗎?那些終歸,是他人的人生,他人的生活方式,並不是你的人生啊。
沒有人的人生是「特別」的,也沒有人的人生是「不特別」的,因為每個人都是special one。比起搶破頭,盲目的一窩蜂去完成「你應該有的人生目標」、「你應該達成的人生進程」,並崇拜那些擁有「特別的」、「勝利的」人生的人,尊重每個人會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,並把不一樣的人生當做「自然而然」,或許才是我們社會最需要學習的課題。
※更多精采好文:
回覆:你的人生,不該有標準流程──但必須為自己負責
加泰隆尼亞看似曙光的獨立之路,並非你想得那麼光明
念物理「跨行」學設計──張家銘:留學不是終點,不斷追求更好的自己
- av
- b
- c
- ct
- d
- der
- g
- hr
- ig
- mg
- ng
- ol
- ph
- 一個
- 一天
- 一張
- 一樣
- 一段時間
- 一窩蜂
- 一起
- 一點
- 三十
- 三十歲
- 不了
- 不同
- 不喜
- 不好
- 不少
- 不斷
- 不是
- 不知
- 不管
- 不能
- 不該
- 不起
- 不過
- 不錯
- 並不
- 並非
- 之後
- 之路
- 之間
- 事情
- 事業
- 亞洲
- 享受
- 人會
- 人為
- 人生
- 人類
- 什麼
- 什麼樣
- 仔細
- 他們
- 以後
- 作用
- 來到
- 來源
- 來自
- 來說
- 便宜
- 促進
- 保存
- 個人
- 健康
- 價值
- 充滿
- 先去
- 光輝
- 免費
- 兩年
- 公司
- 再說
- 出走
- 分享
- 別的
- 到底
- 剩女
- 功能
- 功能障礙
- 勇氣
- 勝利
- 十歲
- 印度
- 卻是
- 參加
- 可以
- 台灣
- 各式
- 同學
- 同樣
- 周圍
- 哪裡
- 唸書
- 喜歡
- 單位
- 單純
- 單身
- 回來
- 因為
- 國家
- 國際
- 圖片
- 在意
- 多少
- 大學
- 大學生
- 大學畢業
- 大齡
- 女性
- 女生
- 女用
- 好不好
- 如果
- 婚姻
- 媽的
- 學到
- 學業
- 學生
- 學習
- 家庭
- 實習
- 尊重
- 對象
- 小孩
- 小學
- 就夠
- 就是
- 工作
- 已經
- 年紀
- 年齡
- 幾歲
- 度假
- 強求
- 很多
- 後來
- 得到
- 德國
- 必須
- 性功能
- 性慾
- 性高潮
- 情況
- 想法
- 想要
- 愛的
- 感覺
- 應該
- 戀愛
- 成就
- 成績
- 我們
- 或會
- 或許
- 所以
- 所謂
- 打工
- 抉擇
- 提早
- 提高
- 擁有
- 擔心
- 放棄
- 教育
- 文憑
- 方式
- 明顯
- 是否
- 時候
- 時間
- 更好
- 最後
- 最需
- 會有
- 會議
- 有人
- 有趣
- 有過
- 期待
- 東西
- 某個
- 根本
- 樂威
- 樂威壯
- 標準
- 機會
- 欣賞
- 歐洲
- 正常
- 每個
- 每天
- 比起
- 比較
- 決定
- 沒有
- 治療
- 活動
- 流程
- 準時
- 滿意
- 滿足
- 焦慮
- 爸媽
- 特別
- 狀態
- 狀況
- 獨立
- 現在
- 現象
- 理所當然
- 生子
- 生活
- 申請
- 男性
- 留學
- 畢業
- 當下
- 當中
- 當了
- 當做
- 當成
- 當然
- 當頭
- 發現
- 發現自己
- 發生
- 的話
- 目標
- 目的
- 盲目
- 直接
- 相愛
- 相處
- 看法
- 真愛
- 真的
- 眼中
- 瞬間
- 知道
- 研究所
- 社會
- 社會工作
- 科系
- 突然
- 等到
- 簡單
- 精彩
- 精采
- 紛紛
- 累積
- 結婚
- 結果
- 經驗
- 總是
- 繼續
- 義務
- 聊天
- 聲音
- 聽到
- 能夠
- 自己
- 自然
- 自由
- 自願
- 興趣
- 被當
- 裡有
- 裡的
- 要學
- 覺得
- 觀念
- 設計
- 話題
- 認為
- 認真
- 課程
- 變成
- 負責
- 賺大錢
- 起來
- 超過
- 辦法
- 辭掉
- 這件
- 這個
- 這是
- 這樣
- 這裡
- 這點
- 造成
- 進入
- 遇到
- 過得
- 達成
- 選擇
- 遺產
- 邀請
- 還多
- 還是
- 還沒
- 那些
- 那麼
- 重要
- 長久
- 長輩
- 開心
- 閒聊
- 障礙
- 電視
- 需要
- 領域
- 類最
- 驚人
- 體驗
- 高中畢業
- 高潮
- 魅力
- 點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