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很多主管都認為:「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反應慢/草莓族,想當年我比他們強多了!」但真的是這樣嗎?

圖片來源: Laura Lewis樂威壯
部屬不想對主管說實話的理由有太多種了。不過,除了少數人有嚴重的狀況之外,在大部分的情境中,只要主管稍微改變一個思考模式,就能讓部屬充分對你敞開心胸。
從小到大我們在與他人對話時,就不斷被要求要做到一個不簡單的基本原則,那就是:「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著想。」
沒有其他規矩比這個更模糊不清了。
主管就算試著站在部屬的立場去思考,也沒有辦法確定他們的想法,是不是真的像自己假設的一樣。
多數人都會認為,站在他人的立場、為他人著想的態度很重要。但是,身為主管,如果你真的想盡辦法站在部屬的立場想,那他有可能只會離你越來越遠。
會這麼說是因為,當主管試著以這樣的態度領導團隊時,就一定會產生疑慮:「如果我和部屬站在相同的立場,我到底會怎麼做呢......?」
嘗試著站在他人的角度、思考對方的心情時,往往會以自己過去的經驗當作基準。
「這樣有什麼不好的嗎?」
你會這樣回應,大概是還沒意識到,以過去的自己為出發點,幫他人設想,會讓主管更無法理解部屬的想法。
因為,人總是會不斷的美化自己的過去。
請看這張曲線圖。

隨著年齡增長,自己的過去也被美化,變得更美麗、更優秀。工作能力越強的人,越容易陷入這種思考陷阱。
如果這類型的主管試著站在部屬的立場去思考,會有怎樣的思考邏輯?以下這個思考模式,就是顯示了美化過的回憶會讓部屬越看越笨:
①「那傢伙工作能力為什麼那麼差啊?」
↓
②「我在跟他一樣年紀的時候,是什麼樣子?」
↓
③「我記得自己至少比他好吧。不、才不是呢,我比他好多了!」
↓
④「這麼說的話,那傢伙的工作表現會這樣,要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比我差,就是因為他經常偷懶了!」
↓
⑤「那傢伙真的是很沒用啊!」
明顯的,主管的工作能力越強,就越會依循這樣的思考路線。
這個自我美化過去的曲線圖清楚的指出,過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,反而更不客觀。所以可以這麼說,身為一個主管想做到客觀、冷靜的為對方著想,第一步就是要避免用自己當作衡量的標準去判斷部屬。
令部屬想說實話的主管是⋯⋯耐住性子,反覆指導
把自己當作標準去衡量部屬是很弔詭的,因為看了自己過度美化的過去後,就會覺得所有的部屬看起來都是「笨蛋」。
主管的工作能力越強,越沒辦法放低標準、以部屬最真實的角度去看待工作。一旦覺得「部屬真是不會做事」後,總會覺得「還不如自己做比較快」、任何事都想親力親為、自己完成。
有的時候,主管必須堅定的相信工作團隊的潛力。如果部屬有不會的工作,就要耐著性子指導他們,才能為兩者的關係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。